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夏烟雨 > 第103章 鸿胪寺卿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微风羽羽。

太阳散发出淡淡刺眼的光芒。

范家花园的拱桥之上,一张桌案摆放在正中的位置,两杯不知道加了什么调味料的茶水冒着热气。

范海辛和吴忧相对而坐。

“吴县令你有所不知,本官出使北蛮,回京不过两日,常年行走在塞外蛮荒之地,实在辛苦,迎接达达使臣本乃我份内之事,可我现在想起达达使臣,我就干呕恶心。”

话到这里,范海辛轻轻抿了一口茶水,一副很是享受的表情。

见此,吴忧也端起这所谓的茶,轻轻品了起来,可一小口下去,奇怪的味道侵入了胃蕾。

扑。

刚刚入口的茶水全部喷了出来。

范海辛呵呵一笑:“吴县令喝不惯此茶也属正常,这是我从北蛮带回来的羊油和牛油,小火熬了半个时辰,才有此美味,一般人不懂其中的滋味,自然喝不惯此茶。”

“难怪有一股羊膻味。”吴忧擦了擦嘴,并没有不满之色,范海辛常年在塞外,口味变得怪异也属正常。

范海辛继续说道:“吴县令可知北方为何停战?北蛮势大,又极为好战,他们要侵占西方的领土,遭到各个大小部落的强烈反抗,据说西燕的军队也参与了其中,北蛮久攻不下,只能调兵前往支援,所以我大夏才得以喘息。”

对于军事吴忧并不上心,只要北蛮没有打到大夏腹地,他才懒得去理会。

就算北蛮打了过来,吴忧可没有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觉悟,他对大夏归属感不强,如果真有那一天,他一定第一个跑路。

摆了摆手,吴忧说道:“范大人,你跑题了,我们还是聊聊达达使臣吧!”

“对,对,对,我们现在说的是使臣。”范海辛一拍脑袋,一副恍然状,一口茶下肚,他才说道:“我大夏和达达交好,从前朝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范海辛提到的前朝,指的是大燕统治的王朝,这一点儿吴忧倒是清楚。

可现在,吴忧只想知道如何接待使臣,范海辛的话显然扯到了几百年前去了。

强压下揍人的冲动,吴忧语气略显不耐烦:“范大人,前朝的事情已经是过去了,要不我们聊聊现在?”

“吴县令你还是太年轻了,不还却是可造之材,打磨打磨将来未必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似乎没有看到吴忧不耐烦的神色,范海辛自顾自的说道。

吴忧无语。

这丫的莫非是故意的,东拉西扯就不说正事。

正当吴忧要起身告辞时,范海辛悠悠开口:“这次达达使臣来的可是重要人物,如果在平时,迎接使臣,吴县令你一人便足够。”

再次压下离开的冲动,吴忧好奇心上来,问道:“什么重要人物?”

“达达的二王子达达木,还有他的王妃乌拉乌氏。”这次,范海辛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使臣是王子和王妃,吴忧并不在意,他只想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理。

没等吴忧询问,范海辛再次说道:“依你的身份怕是不能担以重任,朝廷会另派一位礼部官员迎接,你最多凑个人数。”

范海辛的话很直,吴忧却不以为意,如果不是夏皇旨意,他才懒得参与这件事情。

“范大人,我能问一下,为什么许多人一提到达达使臣,便远远避开,这是何故?”吴忧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不仅朱明理和邹成秀,就连爱凑热闹的百姓也躲的远远的,这明显不正常。

呕,呕…………

见范海辛干呕了起来,吴忧目露担忧之色问道:“范大人,你是水土不服吗?”

好一会儿,范海辛捋了捋胸口,待气息顺畅后,说道:“的确是水土不服,不过没关系,习惯了就好,习惯了就好。”

沉吟片刻,范海辛挥了挥手,一名青衣乌帽的仆役小跑而来。

“去,把行舟叫来。”

“是,老爷。”仆役应了一声便离开了。

“吴县令,行舟是我的长子,你们年龄相仿,想来应该聊的来。”范海辛对吴忧说道。

范海辛思维跳脱,吴忧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鸿胪寺卿的,难道给夏皇塞了钱?吴忧充满恶意的想着。

不一会儿,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到来,见到来人,吴忧确定他就是范海辛的长子范行舟,无他,丑尔。

范海辛和范行舟相似度很高,都是眼睛略小,鼻子扁平,嘴巴却很大,任谁都看的出来,这二位妥妥的就是父子俩儿。

年轻人先对吴忧施了一礼:“拜见吴大人。”

“这就是犬子范行舟,让他陪同吴大人一起去迎接使臣,见见世面,吴县令意下如何?当然,关于吴县令的问题,犬子知道一二,可为你解惑。”范海辛对吴忧说道。

这可就奇了怪了!

他吴家的名声尚且不提,凭吴忧的官声,也不至于让鸿胪寺卿的公子与自己亲近,这完全说不通啊。

他吴忧只是小小的京都令,而鸿胪寺卿才是真正的大腿,范海辛的作法无异于舍了大腿,去抱一个没有任何力量的小腿。

见吴忧面带疑惑之色,范海辛解释道:“朝廷之前选拔官员,不仅要文采,而且还要看长相,我之所以能当上鸿胪寺卿完全是运气,可行舟未必就有这样的好运了。”

对于范海辛的这般言辞,吴忧深有体会,他所认识的官员,不管是庄文清,还是朱明理,就算是大理寺的差役颜值都很高。

仅范海辛的基因而言,还真的不占优势。

“可我吴家的名声……………”

吴忧提出了疑问,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范海辛打断:“无妨无妨,科举一策足以改变整个我大夏的风气,仅这一策足以掩盖吴家所有的瑕疵。”

原来是科举,只是科举被吴敌献给了夏皇,他是怎么知道的?

范海辛继续解释道:“科举已经小范围的传播,要不了多久,必然会传开,朝廷也会公开此事。”

无忧了然。

明白范海辛的用意,吴忧也不再多留,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