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 > 第321章 宋朝的那些事儿(四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1章 宋朝的那些事儿(四十七)

【当然除了身体影响,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自此赵构就犯上了“恐金症”,对金人恐惧如斯。】

【面对金兵的追击,他一路跑啊跑,跑到越州、明州、定海,最后跑到了海上,不愧是“赵跑跑”,不得不说赵构逃跑的能力是一流的,与他的老祖宗高梁河车神驴宗陛下有的一拼,金人愣是没能追上他,让他和他的父兄团聚。】

再次被点名,宋太宗的脸色极其不好看,他想发火,作为一国之君,他还从来没有被人如此埋汰过,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了,哪怕是他的皇兄,也从来没有过。

可是他拿天幕真的毫无办法,深深的挫败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既气愤于后代的无能,又觉自身哪有天幕说的那般不堪。

对于赵构的能跑,李清照深以为然,当初她一路追啊追,可怎么也追不上,对于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她至今痛心不已。

【赵构这一躲就是好几个月,直到金兵撤离江南,他才敢露头,回到绍兴府、临安府等地,后才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都城。】

【值得一说的是赵构逃亡期间还发生了一次兵变,苗刘兵变。说起苗刘兵变,他可以说是有宋以来唯一的一次兵变,当然这也都是拜咱宋太祖赵匡胤的好政策,而赵构则是很荣幸的获得了这唯一一次的殊荣。】

赵匡胤:“……”

天幕是会嘲讽人的,然抑制了兵变不好嘛!他也不知道会造成大宋朝的军力衰退,以致被人压着打啊!

【何谓“苗刘兵败”?那就是南宋初期御营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一次兵变,并诛杀了宋高宗赵构的宠臣王渊、康履等人,且成功胁迫宋高宗禅位给年仅三岁的太子赵隽。】

【当然最终的结果,两人是被镇压了,赵构从儿子手中重新夺回了皇位,而他唯一的儿子也成功的在不久后嗝屁了。没错哦!经历了逃跑、兵变一系列事,赵九妹成功的绝嗣了。】

哈哈~

不知为何,各朝各代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他们幸灾乐祸,绝嗣了好啊!就不用去祸害他人了。

【回看苗刘兵变,它虽然不大且很快被平息,但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可以说他是南宋抗金斗争的转折点,也是南宋统治集团的一次大洗牌。】

【这次兵变过后,也让赵构短暂的醒悟了过来,一味的妥协逃跑是不行的,对待金人还是得积极抗争,这样他的皇位才能坐得稳。】

【也因着这次兵变,朝中的主和派遭受重创,主战派站了起来,以吕颐浩、张浚为首的宰执大臣们一举扭转了自靖康之变以来的媾和心态,开启了全面抗金的路线。】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方才涌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名将,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等等横空出世,当然最最忘不了的还是咱们的岳王爷。】

哼~狗改不了吃屎!

南宋以后的只要一提起岳飞,那都是深深的扼腕,同时也充满了对赵构的不屑。

岳王爷何其的勇猛,精忠报国,可惜跟错了主子!

朱元璋感叹,若岳飞在他手下,他定是好好重用,发挥其才,至于让其寒心,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作为苗刘兵变的主角,苗傅和刘正彦都是赵构的御营亲信将领,苗傅从赵构在应天府继位时就跟着赵构了,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嫡系部队,而刘正彦也是宋高宗的爱将,出身于大宋西军。】

【按理说这样的亲信部队,怎么会反抗赵构呢?对此,主播也只能说赵构这个主子实在是不得人心啊!】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赵构逃跑说起,面对金兵的大肆入侵,赵构怂而果断的选择了退。从“东京”汴梁跑到“南京”应天府,然后又从应天府跑到了长江边上的扬州,并且准备随时渡江南撤到杭州!】

【从赵构的南逃行为来看,似乎中原遍地都是金兵,他无立足之地了才逃亡江南。实则不然,当时宗泽留守东京,形势是一片大好的,说起来此时的岳飞还只是一小喽啰呢!】

【若是赵构给足支持,宗泽他们未必不能驱逐金虏,奈何赵构畏金如虎,在宗泽的苦苦哀求之下,依旧毅然放弃中原的大片土地。】

混账!

赵匡胤每时每刻都在生气,看到宗泽抱憾终身,他深有体会,如今再度提起,他真的恨不得化身赵构,一举下令攻打金兵。

他渴望着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因而他理解宗泽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可他真的不理解赵构的想法,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嘛!

【宗泽抱憾而终,继任者不如他,全面放弃宗泽经营中原的计划,导致金军全面占领了中原。】

【当时,从北方逃亡至南方的多如牛毛,可若非万不得已,谁会如此啊!而逃难者所属军营的,也比比皆是,他们不想背井离乡,不想妻离子散,因而怨气的弥漫是必然的。】

【若仅仅只是普通士兵的怨气,尚还是能压制的,但是这股怨气一旦发酵到军官,这就糟糕了。】

接下来想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各朝各代皆抱着看戏的心态,只因他们对赵构实在是无感。

【当时的御营最高统帅是都统制王渊,此人也是出身西军的一员大将,攻西夏平内乱立功无数,可是自从他跟随赵构后,发现升官的渠道也不仅限于立功啊!】

【有一条比战功更有效的渠道,那就是巴结太监。别看那只是一堆死太监,可他们却是赵构的铁杆心腹,比起那些文武百官,赵构可信任他们了,只要他们吹点什么耳旁风,那升官什么的不是手到擒来嘛!】

所谓太监乱政,在各朝各代发生的不要太多,但凡君主懦弱昏庸,总有太监亦或权臣掌权,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说一个国家乱不乱,其实还是得看君主,雄才伟略的君主自信能压制一切,所以他们也是极其看不上赵构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