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桦很痛苦。

趴在枕头上,眼泪无声地流着,把枕巾都浸透了。

谢桦今年二十三岁,刚从北师大应用数学系毕业,成绩优异,学生会成员。她是今年六月份从学校毕业的,现在的大学生可不得了,尤其是这种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简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

八十年代,无论中专还是大学生毕业后,国家都包分配的,一参加工作就是国家干部,像谢桦这种优等生,在毕业分配上更是重点照顾的对象。

八月底,派遣单下来,谢桦被分配去京城一所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这也正常,她本是北京户口,父母也都是北京土着,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自然要留京。

可是,她却不肯,因为她想要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事情是这样,谢桦热爱文学,从小学起就有作文发表在各儿童读物上。到大学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有作品上省市国家级刊物,去年更是加入了北京市作家协会。

她写诗,写朦胧诗,在读者中有不小的名气。

在创作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着名诗人,朦胧诗三位代表性人物北岛、舒婷、顾成中的顾成。

这三人已经在文学界有着响亮的名头,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简直就是神。

是的,神,诗歌之神。

谢桦有一种预感,他们将来肯定会在现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会进高校教材,和艾青、贺敬之、徐志摩他们那样,成为天空中群星中的一颗。

她和顾成是一年前在上海去北京的火车上认识的,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而顾成和他想象中一样,是位瘦弱的面容苍白的少年。

也只有那种弱弱的俊美的少年,才能写出“我们在一起,那样就好。”写出“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谢桦爱上了那个白衣少年,回京城之后,她经常穿越半个京城去看顾成,他们顺理成章成为恋人,爱得单纯而热烈。

大学毕业后,谢桦等了两个月,终于等到自己的派遣通知单。她内心是高兴的,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兴奋。她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顾成。

本以为顾成也会为她高兴,谁料,男友却说,谢桦啊谢桦,我真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俗气的人。就为了一个月三十块钱的工资,为了区区稻粱,就高兴成这样。你忘记你的理想吗,忘记你想要做一位最好的诗人,在阳光下,在空气中,挥舞透明的翅膀轻盈飞舞吗?

听到男友的斥责,看到他目光里的轻蔑,谢桦羞愧了,喃喃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顾成握住她的手,高亢地说:“跟我走吧。不要问去哪里,走就是了,朝前看,就是诗和远方。”

去哪里还是要问的。

原来,顾成和诗歌界的同好打算出一本民间诗歌刊物,专门刊载先锋诗人的诗作。就好像南京的《他们》就好像于坚和多多他们正在做的那样。

他向往狂野,向往大草原,决定带着谢桦去阿尔金山区的一座小县城,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谢桦父母是普通人,老爹是在汽水厂供应科上班,母亲则是街道工厂女工,没什么文化。二老生于北京长于北京,老于北京,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京城,感觉这座城就是整个世界。

出了城就是荒郊野外,不毛之地,即便是昌平也是如此。

而且,谢桦的母亲早年生女儿的时候月子没有坐好,落下头疼脑热的毛病,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谢桦是家里独生女儿,现在却要抛弃父母,连工作都不要了,去那什么金山。

如果是美国的金山,那自然是好好得不能再好,可你在金山前面加上“阿尔”两个字,格调瞬间就下降了十个等级。

天要塌下来了。

谢母就跟谢桦闹。

她骂道:“你疯了,文学,文学能值几个钱。是是是,你是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是拿过稿费,可你那点钱连供自己吃饭都不够。我不知道你是中了邪,连金饭碗都不要了,去小县城搞什么杂志,写歪诗。你疯了吗,我就该把你送疯人院里去。”

谢桦垂泪:“妈,我有顾成,有他就够了。”

“放你妈的狗臭屁。”不提顾成还好,一提谢母气就不一处来,怒吼:“他算什么东西,连工作都没有,如果不是他爹,早饿死了。他自己饿死不要紧,还连累别人家闺女,缺大德了。”

谢桦:“他是诗人,伟大的诗人。”

谢母:“我管他是湿人,还是干人,没有工作和街溜子一个样。他伟大,国家为什么不安排工作。伟大,我看是尾巴大,也就在你这种无知少女面前装大尾巴狼。你好好的工作不要了,好好的京城不住了,偏偏要去什么金什么山,你们没有工作,去了就是盲流,要关起来。”

谢桦性格温柔,是个典型的东方古典女子,平日里对父母是言听计从,可她骨子里却有一股子劲,为了文学,为了爱人,她可以不顾一切。于是,就大着胆子和母争执。母女俩一撕就撕出真火,谢桦也上了火,赌气不去中学报到,这一拖就拖到十一月初。

期间,两母女骂又骂过,吵也吵过,就差动手了。

就在刚才,顾成来找谢桦,直接被谢母给撵下楼去。

谢桦大急,上前劝止,结果被母亲以记耳光抽在脸上。她再也承受不住,眼泪如泉水一样地涌出,无声地哭了个昏天黑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下有人喊:“谢桦,谢桦!”

谢桦住的是父亲单位的房子,赫鲁晓夫楼,二楼。

谢母正在火头上,探头吼:“谢桦死了。”

下面是个邮递员,骑着二八大杠,杠子上还挂了个绿色的包。他也是文学爱好者,读过谢桦的诗,顿时大惊失色:“怎么死的,不应该啊!”

谢母:“被骗子骗了,气死的。”

邮递员痛苦而悲伤:“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谢桦本难过的要命,竟被邮递员逗笑了,对着楼下喊:“我在,什么事?”

邮递员:“原来你还活着啊,谢桦,你有一封挂号信,加急,《星星诗刊》。”

谢桦心脏没由来地一跳,星星诗刊今年的大奖赛搞得很隆重,特别是超高的奖金更是在诗坛引起轰动,几乎所有排得上名号的诗人都摩拳擦掌投稿,欲要摘得桂冠,名利双收。

谢桦也有投稿,她投了三首诗,搞了个组诗,也顺利地发表在刊物上,进入了候选名单。

这期竞争实在太激烈,以她个人而言是重在参与。

这事过去有两月,一直没有消息,本以为已经落选,却意外收到星星的挂号信。

“难道是得奖了?”

谢桦三步并做两步下楼,接过信,撕开了。

信是叶延兵写来的:“作家谢桦同志,很荣幸地通知你,你的诗作获得本届由我社举办的诗歌大奖赛的优秀奖。我社定于xx年xx月xx日于成都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望你届时光临,并希望你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叶延兵。”

时间就在一星期后。

谢桦激动得脸都红了,她在家里憋了几个月,憋得都快要病倒,她需要去见其他一起参会的 作家诗人,去见新的朋友,她需要透一口气,不然会死的。

谢母盯谢桦盯得很紧,就担心女儿继续和待业青年顾成在一起,听说要去成都后,她第一反应是反对。

不过,听说有很优厚的奖金之后,便默许了。那可是一大笔钱啊,当普通人上一年班了,不要白不要。

于是,就这样谢桦重获自由。她给叶延兵发了封电报,告诉他自己到成都的日子,就提了一口箱子,到了火车站,随手在广场的书报亭买了本新一期的《星星诗刊》,在路上读。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天一夜晚过去,黎明时分,北方的秋天很冷。但太阳已经升起,照得黄河如同燃烧。

谢桦翻看这期星星诗刊:“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为你祝福……”

她面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孙三石,没听说过……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一九八一年,从北京到成都,特快列车票价十二块,要走三天三夜。

谢桦拖着一身的疲倦出了成都火车北站,就看到大门口有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用油画笔写了几个大红字:“北京来的谢桦。”

没办法,谢是大姓,桦、槐、杨又是常用名,必须标明来处。同样,还有不少人举着牌子在那里接人,上书“唐建国”“张援朝”“黄建军”“李尚华”“宋建华。”

来接谢桦的正是她的责任编辑叶延兵。

两人握了一下手,同时说久仰了。

叶延兵看了看谢桦的个头,忍不住道:“是要仰望,谢桦你有一米七吧。”

谢桦回答:“我一米七十一,其实……在京城同学中,我算是矮的。叶编辑,你也挺高的。”

叶延兵哎一声,谦虚:“我念完中学在陕北插队被担子压成这样,不然还能蹿点个头。”

两人都哈哈笑起来。

这次获奖的诗人,星星诗刊社统一安排到金牛宾馆,叶编辑就带着谢桦上了公交车。路上,谢桦忍不住问叶延兵,这次大奖赛有哪些着名诗人获奖。

其实,她是想问那个叫孙三石的诗人得没得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应该是一个多么温柔善良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