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 > 第50章 名正言顺的出兵倭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章 名正言顺的出兵倭国

倭国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一部分,是华夏不可或缺的土地。

还有什么口号,何种原因能比这更有力?

这样一来,问题由外转内。

无论如何争斗,都是华夏自家的事。

况且!

这个理由坚实有力,极具说服力,一切都有据可查。你们倭国的始祖,源自华夏。

实际上,那时他们并不愿离开中原。

他们是被徐福这老贼蒙蔽,被骗至倭国的。

但那五千孩童,倭国的祖先,他们的心始终留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的怀抱。

只要大明提出这个口号,倭国便无法辩驳。

当年!

朱肃以此为由出兵倭国,将其纳入大明疆域,自此世间再无倭国之名,只有大明的一个省份。

至于倭国的第一代天皇是否确为徐福,重要吗?

徐福带走的五千孩童是否真是倭国祖先,重要吗?

只要老朱、满朝文武及大明百姓认定如此,就足够了!

当年朱肃为帝时,以防万一,收复倭国后立即找到了第一代天皇的陵寝。

并将其开启。

虽无确凿证据证明其中之人就是徐福,但从诸多文献和陪葬品来看,此人有九成可能是徐福。

别说九成可能,只要有两三成的可能性,就足够了。

虽是异世,时空和历史人物却相同。

所以!

朱肃坚信,这世间,扶桑之首的天皇无疑是徐福那个老奸巨猾之徒。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况且!\"

朱棣在父亲情绪高昂之际,继续说道:\"万一扶桑岛国否认这一事实,拒绝重返我大明的怀抱,我们仍有对策。\"

\"当年,徐福那个贼子不是带走了三千稚子吗?\"

\"他们必然有兄弟姐妹,就算没有,总还有其他的亲人吧!\"

\"这些亲人的后代如今必定尚存。作为他们的子孙,难道没有责任和义务将流落在外的祖先迎回故土,让他们魂归故里吗?\"

\"他们的灵魂在外漂泊多年,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回归家园。\"

\"孝道为百行之首。\"

\"作为后裔,若不能使祖先归葬故土,必会受到世人的谴责。\"

\"父皇,您觉得孩儿说得有道理吗?\"

\"哈哈!\"

朱棣一番话,令老朱大笑,随后赞许道:\"妙!妙!妙!四子所言极是,孝道为先,怎能让祖先流离失所呢?必须让他们安息。\"

于是,双管齐下。

大明出兵的理由堂堂正正,名正言顺。让扶桑岛国找不到拒绝的借口。

第一次拒绝,尚可理解。

毕竟,已分离千年,真假难辨。

但若拒绝迎回祖先,岂非天理不容?

你能拒绝吗?

一旦拒绝,大明便更有理由堂堂正正地发起进攻。

同时,这也将点燃大明百姓对扶桑的愤怒,届时他们会更加团结,一致对外攻打扶桑。

孝顺,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原每个人的心中。

没错!

这两个理由结合,再合适不过了。

\"四子!\"

老朱不禁感叹:\"真没想到你能策划出如此周全的策略,看来父皇以前对你有所误解,今后定要重新审视你。\"

说到这儿,老朱忍不住瞄了眼朱棣身旁的朱肃。

朱棣的能力他心知肚明,不用猜也知道计策出自朱肃之手。

看着文武百官惊讶的表情,老朱内心颇为得意。看,这就是我的儿子,出色吧!

你们想不到的方案,我的儿子做到了。

唉!

想到这里,老朱又叹了口气,若是标儿提出这个计划,那就更完美了。

朱棣虽才智出众,与五弟朱肃相较仍稍逊一筹,这令朱老心头略感失落,但也庆幸他们皆是他的骨肉。

\"呵呵!\"

听见朱老的赞扬,朱棣略显羞涩地摸了摸后脑,接着说:\"父皇,我只是突然灵机一动,找出了这个借口。\"

在朱老的称赞和文武百官震惊的视线中,朱棣心中自豪无比。

只需五弟轻轻一出手,你们这些人便已达到极限,满朝官员在我五弟面前,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罢了。

尽管朱棣兴奋不已,甚至有些飘飘然,但他深知这一切都归功于朱肃。

没有朱肃,他什么都不是。

\"对了!\"

朱棣连忙补充:\"父皇,您可不能反悔,这次远征倭国,我必须是统帅。\"

\"哼!\"

朱老轻哼一声:\"朕乃大明天子,言出必行,既然答应让你挂帅,绝无反悔之理,燕王朱棣,上前接旨。\"

\"儿臣在!\"

朱棣闻声立刻上前,恭敬地跪在朱老面前,目光炽热而坚定。

朱老对上朱棣的热切眼神,宣布道:\"封!燕王朱棣为征南大元帅,魏国公徐达和梁国公蓝玉为左、右副帅,三月之后,出兵倭国。\"

\"儿臣遵命!\"

\"臣遵命!\"

原本徐达和蓝玉以为此事无望,不料峰回路转,又有转机。只要有仗可打,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其实,徐达和蓝玉心知肚明,此行的主要任务并非指挥作战,而是指导并保护燕王朱棣。

否则,怎会同时派出他们两人?倭国并非强敌,他们中任何一人足以胜任,但朱老却将他们都派去了。

这意味深长,两位老将军,你们得看好四皇子。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徐达和蓝玉已是公爵之首,再立大功该如何封赏?蓝玉还好,徐达的功绩已至巅峰,如今位居六公之首,再晋升怕是要封王了。

封王,实难实现。

因此,让他们辅佐朱棣是最合适的选择。

再者!

这是在培养朱棣,提升他在军中的威信,若能借此战超越徐达和蓝玉,那就再理想不过了。只有军权掌握在亲信手中,朱老才能真正安心。

此战至关重要。

但朱老信任朱棣,更信任朱肃。有他的相助,朱棣必定能成功。

\"咳咳!\"

于是,朱老立刻提出:“各位,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我们是否应当废除海禁,重启海上贸易呢?”

\"陛下英明,重启贸易,势在必行。\"

\"对,海禁必须解除。\"

\"陛下,解除海禁唯有好处,无一害处!\"大臣们纷纷附和,这次无人再对开放海洋持异议。

\"很好!\"

朱老一掌拍下,宣布:\"既然如此,即日起,废除海禁,重启海上活动。\"

海禁解除,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