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52章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上一期节目里,之所以会谈到法律,原因很简单。

因为法治的精神在于对人性幽暗的洞察,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我们常常说要勇敢地做自己,但是真实的自己,从来都有阳暗两面。

地上看到一张百元的纸币,你有没有心生过偷偷捡起来的冲动?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地铁,看到孕妇、老人和小孩,你是不是也想过假装没看见,等待别人来让座?

在街头目睹两人打架,战况激烈,甚至见血,你是看热闹吃瓜的兴奋感更多,还是为两人的安全担忧的紧张感更强烈?

公交车上身边就站着一个年轻靓丽的美女,穿着还很清凉,你内心是不是也会涌现过一些不太良善的念头?

所以到底你是想做哪一面呢?

从逻辑上来说,光明跟黑暗,它其实不是二元对立的。因为所有的黑暗,不过是光明的缺乏;所有的邪恶,也都只是对良善的背离。

因此,只有追求良善,在逻辑上才是自洽的。

没有光,就不会有黑暗,没有恶,就不会有善良。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彻底地追求邪恶,他至少不会希望别人对自己邪恶吧?

所以真正的勇敢,其实是对良善的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是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期待这种幸福,法治并不推崇哲学王。

什么是哲学王呢?这其实是一种哲学术语。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认为哲学家应该掌控国家的最高权力,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权力体系之外。

在这种理念下,它统治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

以现代的眼光看,这是极其荒谬且不合理的构想。

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并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似非而是。

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和有限,用帕斯卡尔的话来说,我们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跟苇草一般的脆弱。

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可以把我们带向伟大与崇高。

我们生活在此地,但是我们又向往别处的生活,因为人总要对焦生活以外的目标,才能从容过此处的生活。

换言之,只有生活在别处,才能生活在此地。

低垂的麦穗跟高傲的稗草,其实长得很相似,我相信有很多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一个硕果累累,而另外一个,是具有破坏性的杂草。

所以是虚心地承认自己的有限,还是虚荣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我们一生要去思考的话题。

人生不易,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所夸口的一切,也不过劳苦愁烦……”

听着听着,很多人都陷入了沉默,心中似乎有股念头在涌动。

原来,是这样子的吗?

顾知书讲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普法,而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注意你内心的幽暗!

格局境界瞬间就拔高了啊!

回想起来,好像也的确如此,在听到那些生动幽默,略带搞笑的案例时,其实大家是内心兴奋的情绪居多。

他们都在关注张三如何如何,这种行为是不是犯罪,会不会过分。

却对案件里的人间疾苦,好像下意识地视而不见。

女子把张三推进粪坑,还踩上几脚,是不是很泄愤?让人拍案叫绝?

可谁会留心这件事带给那名女子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她不仅差点受到不法侵害,还亲手终结了一条人命。

哪怕那只是一条罪犯的人命,但对普通人而言,也是亲手杀过人了。

杀人!

多么沉重的一个词语。

但却偏偏被所有人轻描淡写地带过了,全部心神都投入在了法外狂徒张三的身上。

玩梗乐此不疲。

结合顾知书刚才所言的那些例子,的确,每个人都好像在日常生活里,会有过阴暗的念头。

但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真正把那些阴暗的念头付诸行动呢?

也许这就是顾知书所说的,法治精神的熏陶,以及经过教育和道德培养,深藏在人们心中对良善的美好追求。

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所以当阴暗的念头诞生时,才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有受到欲望的驱使,所以我一天下来,都可以心安理得,不会纠结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事”上,终日浑浑噩噩。

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会犯错,也会有产生过不好念头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我们清醒地拒绝了这些恶念,所以我才能自我标榜,是一个好人。

邪恶与良善对立,法治与幽暗对立,明白法律的边界在哪里,可以让每个人更好地审视内心,去追逐良善,这才是普法的意义所在啊!

而不是拿着一本法律条文,一字一句地细细斟酌,咬文嚼字,那是律师在法庭上的工作,而并非是大众所渴望的需求。

至此,大家都已明白,顾知书要表达的含义了。

不由得都露出微笑,先前因风波所引起的一丝不快,彻底消失。

每个人都是有幽暗的,就算是哲学家也不例外,何况是区区一名律师?

当你能够洞悉人心的幽暗时,也就能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此时,你有两种选择。

坠入黑暗,或者,追逐光明。

顾知书并不希望自己的听众们选择前者,语重心长,于是他们读懂了他想说的话。

电台外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宁静了下来。

“很多年轻的朋友在我账号底下留言,说自己时不时会陷入emo,经常会感到愤怒与抱怨。

看到一些让人愤怒的事件,就会忍不住仗义执言。

甚至因此和人在网络上开始对喷,谩骂,经常把自己气得没有胃口吃饭。

他们问我该怎么办?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很不好?

我想,人的愤怒它其实是有价值的,因为如果人彻底地失去怒气,那社会可能就是死水一潭。

但是,我们不要成为怒气的奴隶,凡事都要有节制。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悲伤、痛苦、无奈,令人丧气。但虚无会让人丧上加丧。

我的建议是,保持良善。

不要因为外界的种种不公,使自己随波逐流,放任自我的幽暗占据心灵。

不要因为对一些事件无能为力,就灰心丧气,感觉世界都充满了灰暗。

有人说,一个分裂的王国是无法抵御外敌的。同样,一个分裂的人,也无法有尊严地面对生命。

良善就如海浪中的锚定,能指引我们人生的坐标。

它可以让我们自洽,让我们告别虚无与虚荣,告别忧伤与emo,让我们有尊严地面对生命,面对生活中无法掌控的明天。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两位大师的故事,这则故事的名称,叫《寒山拾得》。

传言,在唐代天台山国清寺,有两位佛教史上着名诗僧,名为“寒山”与“拾得”,并称“寒拾”。

二僧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一天,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节目结束后,很多人都没有了睡意。

满脑子都是顾知书最后说的那两段话。

特别是那些在今天冲锋陷阵,和人对骂了一整天的狂热粉丝们,更是听得热泪盈眶。

简直绝了!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说得好啊!

突然感觉自己和人对骂的那些行为,莫名地有点low了,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搞笑。

何必呢!

不过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小网红律师罢了,如果不是这波蹭热度,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那个人发生交集。

骂人既伤身体又伤元气,还平白无故给人送去了流量,人家搞互联网的,有热度就有收入,你自己呢,啥都没有!

还因为生气饿坏了肠胃,完全是得不偿失。

看看人家深夜宇宙里的两位得道高僧,境界就不一样了。

任凭外面怎么说,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甚至是骗我,又有何妨?

反正又不会掉一根毛!

我只走我自己的道路,坚持我内心的良知和善意,像顾知书说的那样,完成自我的逻辑自洽即可。

能看穿别人的幽暗,却不去干涉,只恪守自己的良知,然后活得自在,活得自由,活得问心无愧,足矣!

如果说往期的《深夜巷话》,大家是来长见识,学新东西的,今晚这一期,好像又出现了一点小变化。

变成了一期顿悟节目!

但凡是经历过今天早些时候风波,并且认真听完本期节目的,好像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变得更加宁静平和了。

阿三哥:这个我熟!

杜夕月在房间内,一笔又一笔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最后,把《寒山拾得》里的对话,抄了不下二十遍。

越抄越上瘾,越看越喜欢。

到最后更是有点热泪盈眶,微微抽鼻子,这些天来所承受的种种委屈压力,仿佛都随着这张纸上的清秀字迹,烟消云散。

可能有人好奇了,你一个新月集团的千金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什么好委屈的呢?

你别说,还真有!

毕竟网络喷子键盘侠是不分性别年龄阶层的,逮到一件事就往死里喷。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以为是做那些商业赚钱的项目,会被喷得多。

毕竟你是“唯利是图”嘛。

但事实上,反而是做公益项目,最容易被搞到破防,直接心态爆炸。

因为前者你虽然承受了谩骂,但你收获了金钱啊!

要是能被人骂就轻松日进斗金,估计很多人每天啥事都不干,就天天上街找骂去了。

骂吧!

骂得更猛烈些吧!

你的骂人功力怎么这么低级呢?在这给我挠痒痒呢?

越骂就越开心,笑容就越灿烂,到最后还指不定谁是小丑。

但做公益就不一样了,完全是单方面的付出,费时费力费钱不说,稍微做不好,就会被一顿乱喷。

这也都算了。

做错了嘛,挨打就要立正。

关键是你没做错,可能也要挨骂,这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你一个大小姐为什么要去做公益呀?是不是为了好名声,将来给你爹的集团干的那些坏事擦屁股?

是不是想通过公益把自己打造成网红明星?在别的领域收割粉丝韭菜?

听说新月集团旗下是有医药项目的,会不会是借基金会的壳,去诱骗白化病的小孩,让他们充当免费的小白鼠?

还有很多难听的话,让杜夕月委屈得厉害。

明明是一番好意,想着利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但却要无端承受这些人的恶意揣测,肆意辱骂。

她听见过最让她难受的一句话,是在一个病友群里看到的,一个女人说,杜夕月就是个下贱的货,明明家里那么有钱,却偏偏只帮孩童,怎么不见她多拿些钱出来,也救救大人?肯定是别有所图,说不准还是个炼铜癖……

当时杜夕月看见这句话,直接就忍不住在病房内哭了出来。

可她又能怎么办呢?

无论你怎么做,世上总会有人不满意,等你把帮助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白化病患者群体时,又有人会跳出来说——

你那么有钱,怎么就只盯着白化病群体?我们得了其他病的就不是人了?

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多么宏伟的计划。

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让更多和自己一样,被命运折磨的孩子,能够去往百合花盛开的地方而已。

为何,却要遭受这么多的恶意和冤枉?

因此,杜夕月觉得,今晚的节目,对她而言,就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幽暗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有人能以良善战胜幽暗,有人则会被幽暗所吞噬。

我们改变不了他人,改变不了世界的底色,却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追逐良善,然后心安!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