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60章 最顶级的能臣干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最顶级的能臣干吏!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一年的时间仿佛转瞬即逝。

在新历的年末最后一天,很多人在回顾这一年所取得的成就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画面:

2014年度计划清单——

1、买个保时捷→买个保温杯;?

2、存款20w→拥有一个20w的充电头;?

3、换个新手机→换个全新手机壳;?

4、成功减肥10斤→成功肥10斤;?

5、脱单→脱发;?

6、优雅地活着→活着;?

7、买一套3室一厅的房子→租一套单间;?

8、买股票收益达到60%→买股票损失小于60%;?

9、…………

但对很多深夜宇宙的粉丝来说,这一年却显得有点魔幻。

因为在7月之前,别说深夜宇宙系列作品了,就连顾知书这个名字,他们都未曾听过,极其陌生。

可在短短五个月内,他们不仅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都有电台节目陪伴着自己,成为入眠前必备的助眠节目,更是在生活中,多出了很多和深夜宇宙相关的物件。

要说这些时日,看顾知书最顺眼的人,除了深夜宇宙的粉丝群体外,一定要数某乌小镇上的小商品批发商家了。

深夜宇宙简直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但凡能和这个系列沾上边的东西,就没有销量差这个说法。

印有诗词的t恤、帽子、纸扇、明信片,深夜宇宙人物相关的q版公仔、手办、钥匙扣……

短短半年时间不到,不知多少厂家因为深夜宇宙的横空出世,吃得满嘴流油,工厂里的机器,日夜不停,吞进去的是原材料,吐出来的是钞票,半年赚一套房不是梦想。

其次就是各大景点所在地的旅游局,对顾知书可谓是爱得深沉。

尤其是杭城的旅游局局长,都已经亲自飞到宁城,去邀请顾知书来杭城一行了。

可惜顾知书年底也是忙到不可开交,往京城飞了两趟,就连《故事人生》和《深夜巷话》两档节目都有点兼顾不上,请假的次数大幅增加,让粉丝们是牙齿痒痒。

但偏偏吧,还真好像拿他没有办法。

作为搭档的陈乐瑶很好地补上了空缺,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顶替顾知书的任务。

可能由于是到了年底最后一天,今晚的《故事人生》,顾知书请假缺席,竟是由陈乐瑶来进行深夜宇宙系列人物的讲解,可谓是破天荒头一回。

毕竟顾知书是众所周知的“深夜宇宙之父”,身上带着标签和光环,从未有过把“深夜宇宙”这个品牌名下人物和故事交给别人来讲解的先例。

一方面这是不可小觑的事情,象征性意义重大,有了这个开头,后续保不齐会有许多麻烦,轻易不能尝试。

另一方面,听众们的接受程度,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

就连陈乐瑶,也是在和顾知书搭档合作,共同主持节目两个月后,才敢尝试这个挑战。

而且顾知书还提前给听众们透了风,还在微博上发起了支持率投票,加上陈乐瑶一直以来的专业和甜美声线表现等等。

如此多的因素叠加,对于陈乐瑶主讲深夜宇宙系列的支持率,也仅仅是以55%的比例勉强通过。

可见“代班”的难度之高,并不是宁城电视台随便推一个主持人上来就可以完成的。

哪怕得到顾知书的同意,听众们也不一定买账。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即便身为作者,也无法完全掌控你作品里的剧情走向。

一个知名的作者就曾说过,一旦笔下的角色人设已经确定,性格已经塑造完成,他在书里会做出的行动和选择,就不再受到作者本人的意志所决定了。

你必须要让角色的各种行为与他的人设一致,否则读者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播音室内,陈乐瑶语气温柔,但表情凝重,播音的时候,双拳紧握,额头微微冒汗,可见她内心的紧张。

专业的主持人也无法彻底克服紧张的情绪,但她可以通过及时的调整和技巧,让人听不出自己的紧张。

都怪顾知书那混蛋!

明知道自己今晚是首秀,居然给她安排了一场如此艰难的任务。

给她安排的深夜宇宙人物角色,江湖地位可一点不低——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

苏轼的弟弟,苏洵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年轻时的苏轼,意气风发,刚入京城就名动天下,可谓少年得志的典范。

那他的弟弟苏辙呢?

其实苏辙在年轻时的名望,一点都不比他的哥哥苏轼差。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以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试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大家对这个年份有印象吗?没错,就是苏轼写出‘想当然’这个典故的同一年,当年是曾巩第一,苏轼第二,而苏辙,也取得了五甲的好成绩。

但就在这场史上可能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届科举考试前,苏辙突然病倒了,眼看就要赶不上第二天的科考,要白白浪费几年光阴。

你猜怎么着?当时的宰相韩琦,专门去找了皇帝宋仁宗,以当年科考有实力的人才不多,失去苏辙实在可惜为由,申请将考试时间推迟。

宋仁宗也答应了。

推迟了多少天呢?

直到推迟到苏辙病好为止!

你不是闻名天下的少年英才,你去提这个要求试试?

可见当年的苏辙,在文坛上的名气到底有多大,丝毫不比他的兄长苏轼要弱。

但不知道事后宋仁宗会不会为自己的这次大发慈悲而感到后悔,因为尽管为了苏辙把科举考试推迟了那么多天,可苏辙却并未对宋仁宗感恩戴德。

相反,他是所有参与科考学子之中,骂皇帝骂得最难听的那一个。

他在考卷上,列举了宋仁宗的四大‘罪状’——

第一,太懒惰,怠政,缺乏朝气和进取心,直言宋仁宗离‘为政志勤而道远’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就差没指着鼻子把‘你不配’三个字给说出来了。

第二,太好色,女人多不说,还每天都沉浸在后宫的快乐生活之中,一点都不懂得节制,因此也耽误了政事。

第三,太败家,滥用民财,从全国收上来的赋税,整天用来发放赏赐,达官显贵们是开心了,可苦了天下的老百姓。

第四,太没水平,说你宋仁宗搞的所谓庆历新政,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您老人家的执政能力是相当不行。

要知道,宋仁宗此时已经执政四十多年了,后世更是对这段历史赞誉颇高,有‘仁宗盛治’的美称,你苏辙竟然说这位的执政能力不行?

因为苏辙骂得太难听了,直接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派,称赞苏辙敢于言事,国家正需要这种栋梁之材。

另一派则是说苏辙目无君长,应该直接让他打包好衣服滚蛋回家。

就连宰相韩琦也没逃过这顶黑锅,因为还有人说,都是你这个宰相办事不力,留下许多把柄,才让皇帝挨了这一顿痛骂。

这可把韩琦气得不轻。

站在宋仁宗的角度出发,我明明帮了你,你却还反过头来骂我?

这个换作一般人估计都忍不了,但宋仁宗却是忍下了这口气,也算无愧他的‘仁’名了。”

…………

“在政治上,苏轼和苏辙在表面上,好像是两个极端。

苏轼是肚子里有话,怎么都藏不住,一定要往外倒出来,苏辙就恰恰相反,沉默寡言,不爱表达意见。

但你若就此认为,苏辙是个没有原则立场的人,那就错了。

就像很多外表文静的人,实则内心壮怀激烈一样,苏辙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很多人都因为苏辙的‘表里不一’,上过大当。

首当其冲的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从一开始就断定,苏轼和自己肯定不是同一路人,但苏辙就不一样了。

毕竟政坛上的年轻俊彦就那么多,总得抓一两个到自己的阵营里面吧?

于是王安石就盯上了看似沉默寡言好说话的苏辙,把他拉近了自己的改革领导小组,名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担任高级参谋的角色。

但到了真正开会的时候,王安石却傻眼了。

苏辙沉默寡言不假,发表的意见也少,每次开会,都只提出两点不同的意见,嗯,真是两点。

因为他是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拢共就这两点,一点不多!

甚至他还直接跳反,上书皇帝,说这变法简直是胡闹,连做事的先后顺序都没搞明白,净在那里想当然,好心办坏事。

王安石都快被气哭了,高呼敌对分子在内部啊!这辈子就没试过这么看走眼的!

所以在倔强这方面,苏辙比起他哥哥苏轼,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书反对新法,比他哥早四个月,申请调离京城,不参与这摊浑水,比他哥哥更是提早了两年。

因此,苏辙可是个性子跟石头一样硬梆梆的人,原没有他哥来得‘好说话’。

不过,也正因为他的内敛和沉默,不像哥哥苏轼那样张扬,写下来的文章诗词寓意深刻,一般人水平不够,都理解不了,虽然流传度不如他哥哥的诗词,却也反倒是没有太多把柄可供小人利用。

所以他骂人归骂人,别人还真拿他没啥办法,不像苏轼,骂完人就被‘乌台诗案’给弄进大牢里去了。

某种程度上算是因祸得福。

但你知道吗,即便是苏辙这么高傲的一个人,在亲情面前,也过不去这道关卡。

面对哥哥苏轼被投入地牢,眼看就要秋后问斩的悲惨处境,怼天怼地从不妥协的苏辙,也生平第一次服了软,上书恳求宋神宗,愿意拿自己的官职换哥哥的性命。

不过,虽然其心意感天动地,但苏辙在这桩大案里发挥的作用却是有限,真正救了苏轼的,反而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尤其是王安石,这是一位极其复杂的人,历史上褒贬不一,却是一位坦荡真君子。

关于他的故事,就等以后顾知书来为大家亲口讲解吧,这里我帮他先挖个坑……”

…………

“最后,关于仕途,苏辙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里,官位都比他哥哥苏轼要低,但在最高成就上,他却做到过宰相,高于哥哥苏轼。

其实还是性格决定命运。

苏轼是个喜欢就事论事,脚踏实地之人,关注民生问题,为老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比如苏轼的这首《中秋月·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满满的都是真情流露,

而苏辙更倾向于冷静思考,不拘小节,能高屋建瓴地化繁为简,直指问题核心,善于宏观规划和布局。

比如这首《索居三首》——

索居非谪地,垂老更穷途。

去住看人意,幽忧赖我无。

小园花草秽,陋巷犬羊俱。

近觉根尘离,忘言日益愚。

苏辙的文章里充满了思辨性,更加理性,可见兄弟俩可谓是各有所长。

换作现代,你可以把苏轼苏辙二人,分别简单代入文科生和理科生的身份,就能清晰辨别两人的不同。

文科生往往极富浪漫主义气息,不习惯于中枢政治里的尔虞我诈,向往诗人一样的美好生活,所以苏轼自请离京,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宰相之印。

理科生则因为自己的思辨能力强,善于处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所以更容易在中枢部门里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而且苏辙虽然说话难听了点,但他句句在理,直切要害,但凡是有点追求的组织机构里,还真少不了这么一位俱备真知灼见的能人。

简单来说,就是能办实事,能办好事,能办大事!

他先后帮助朝廷完美处理了和西夏的冲突问题,解决了朝廷迫在眉睫的财政难题。

苏辙简直堪称当时朝廷的‘精英管培生’,几乎把重要的朝廷部门,都给轮岗干了个遍,并且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得极其出色。

因此苏辙最后能官拜宰相,也就情理之中了。

他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能臣干吏,政绩强悍,即便有着容易得罪人的性格‘缺点’,但也无法掩盖他卓越的治政才能。

或许,在今天的节目过后,你会对这位天才诗人的弟弟,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也许苏辙的成功,也能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点启发。

我是陈乐瑶,今夜的《故事人生》到此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