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平感觉有点可笑。

苏雯是开车来的,开车的技术不错,看的出来应该是经常开车的主。梁平本就不是多事的人,至于苏雯开的是不是自己的车问都没问。

看得出苏雯的兴致很高,一路上不住的问东问西,先是问梁平看没看自己写的文章,接着问梁平公司弄得怎么样了。直到苏雯把车开进恒顺电子销售大市场。在一家天威招牌前停了下来。这家电子产品商店是两个年轻人开的,一个是中学时同学高微微,另一个是高微微大学时的同学,家住广东的马明宽,也就是李薇薇的男朋友。梁平提出要买计算机以后,马明宽根据梁平说的用途,答应给梁平组装八台用于录排的计算机,再选择两台高配置的,作为设计用。组装的电脑每台要比原装的节省一千多元钱。

梁平说:“谢谢。”

李薇薇说:“不用谢,我们家马明宽之所以肯自己动手给你组装电脑,可不是因为你,主要是为的发小苏雯。”

梁平说:“是,我知道。谢谢你们,也谢谢苏雯。”

苏雯对梁平说:“你也不用谢我,现在好像是我给你们牵线认识,以后说不定你们可能会成为合作伙伴。”

梁平说:“肯定的。以后不仅我们所需要的电器设备都在李总这里购买,也会介绍同行来这里。”梁平介绍了梁济书业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你以为人家会在意你那点小生意。”苏雯笑着说。见梁平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说起来,李薇薇和马明宽和你还算是半个同行,他们主要是制作儿童绘画和电子图书的。都是教育图书,不是同行吗?”

马明宽很热情的说:“我们以后合作很有契机。”接着马明宽涛涛不绝的介绍了市场前景,产品定位,并拿出了他创作的作品,梁平尽管不懂,但也深切的感受到这个行业也定是前景广阔。无奈自己的这个行业还没有弄明白,对以后合作的事情是想都没想,看着马明宽的热情劲,也不想打击两人的积极性,嘴上说好,心里却恨不的马上离开,赶紧去省农科院,因为他的时间真的太急了,太珍贵了。

苏雯也看出梁平的意思,就说这事以后再说。马明宽和李薇薇都热情的留两位吃饭。

苏文说:“我真想好好地蹭你们一顿,看不出来这位先生在就呆不住了,人家可是大忙人,今天的饭记下,再来的时候一次补上。”说着苏文还拍了梁平梁平一下。

李薇薇把拉到一边:“我看这个梁平人不错,怎么有点意思没。”

“人是不错,可惜是个男人,要是个女的就好了。”对李薇薇挤了挤眼睛,又拍拍了李薇薇:“以后不要再乱点鸳鸯谱了。”

李薇薇得张成了一个‘o’型:“我就是乱点鸳鸯谱行还有个普,你那,简直就是没谱。”

在去农科院的路上,苏文告诉梁平,农科院的院长刚刚换了新人,原来她联系的那个院长退居二线了。

梁平担心的问:“现在我们就这样去能行吗?”

“实际上农科院也希望有人跟他们合作。只是老院长年龄大了,

工作积极性差就是了。

省农科院处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四周高楼林立,一栋三层高的办公供楼显得那么低矮,窝屈和无奈,跟梁平心目中农科院相差甚远。

院里静静的,没有人员,没有声响。“我们是农业大省,按正常而论,省农科院应该是最慢忙的地方,嗯怎么这么冷落。”梁平疑惑的问道。

苏雯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门卫还是比较尽责的,车刚到门口,保安就走了过来,问找谁,梁平说是滩里乡的,想找技术人员看看我们那里适宜种植什么。门卫并没有为难他们,而是让梁平登记,并告诉梁平可以到土壤检测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

“师傅,这里这里好清净?”梁平一边登记一边问。

“三天两天的难得有人来,本身人也不多,能不清净。”门卫说。

“为啥?”

“只有给人办事,人家才找你。”看得出来门卫对农科院的工作都不满。

梁平先来到土壤分析中心,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正在看读者文摘,看了看到梁平放下了手中杂志:“你有什么事情?”

梁平说:“我是滩里乡的,就是想问一下滩区是不是适宜种植西瓜,如果适宜能不能给提供技术指导。”

青年人问:“在乡里是什么职务?”

梁平说:“我就是滩里乡的一个农民。”

听到这话,青年人的脸色接着变的没有了任何表情,接着又拿起了杂志开始看了起来,梁平在问什么也是头都不抬,眼睛不离开杂志,惜字如金的回答。梁平想发火,后来还是忍住了,自己走到大厅,苏雯刚好停好车走了过来:“你怎么没有进去?”梁平不愿意说自己碰壁的事情,应付说道,不是在等你吗。

苏雯在前,来到二楼,在挂着院长办公室的门前停了下来。敲了敲门,听的里边人说到进来。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人正紧皱眉头看眼前的材料,看到苏雯和梁平,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问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

梁平知道自己没名没份,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人们看中的是你的职务,身份,刚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他没有说话,想让苏雯说。

“你好,我们是梁济县滩里乡的村民,就是想在那里进行种植调整。梁平还是你来说吧。”对农村的事情并不明白,自然也说不清楚,于是还是把梁平推到了前台。

“领导怎么称呼?”梁平问。

中年人说:“我姓牟,名文中。”

梁平接口说到:“牟院长,我们滩里乡有滩里土地两万多亩,一般情况下一年只能收一季麦,秋季基本不收。我们就想改变以下种植习惯,改单纯种植粮食作物为种植经济作物,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之类的作物,对于经济类作物一是不知道应该种什么合适,再就是也不懂技术。所以来请教,看能不能给我提供帮助。”

牟院长说:“实不相瞒,我也是刚到这里没几天,也想为农民朋友做点实事,对于你们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会全力支持和帮助。不知道你是想你在自己的几亩地上搞改革,还是要在你们乡的所有土地上搞改革。你们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我们就是想在滩里乡的几万亩土地上搞改革,具体的是想在那里搞西瓜种植。”接着他把他战友家种植西瓜泥的事情学了一遍。

牟院长说:“太好了,我们就是要改变工作作风,就是要走出去,只有这样农科院才能有生命、才能有活力,才能真正体现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促进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

苏雯给牟院长介绍了梁平的情况,牟院长得知梁平为了让几万滩里乡的群众能够摆脱贫困义务跑腿做的这些事事时,也是深受感动:“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少见,就是为了你这种精神,就是为了滩区的群众,我们农科院愿意与你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推广农业科技,为早日使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共同努力。”

最后牟院长说:“我们要对滩区的土壤进行采样化验分析,等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在由良种推广中心确定种植什么样的产品、哪个品种的产品。你看这样行吗?”

梁平急忙说:“听您安排,我把您的意思给乡领导汇报。您打算什么时候到梁济县。

我们尽快安排,估计在一个星期内能够过去。”

“牟院长,你们什么时候去的时候,我也跟你们一去。”

你牟院长疑惑的看着苏雯:“你不是滩里乡的。”

苏雯拿出记者证递给牟文中,牟文中笑着说:“我就看你不像是农民吗。好我们去的时候一定叫上你大记者。”

能和苏文一起去是牟文中求之不得事情,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为滩里乡提供服务的事,假若再通过媒体已报道,这把火可就真是烧的恰到好处。牟院长很热情地留两位一起吃饭,却被苏雯拒绝了,他知道梁平现在的时间是一天顶两天。

出了农科院,梁平问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去见他的老师。苏雯说:“你以为人家老师都和你一样那么清闲,他们要上课,得等他们下课以后。”

梁平说:“也是,都怪性子急。”

“你还性子急呀,多亏你是个急性子,你要是性子不急还不等到春节以后来省城。”

梁平忙说:“我都给你解释了,还生气。”

“我才不生气了,你来与不来和我有什么关系。”苏雯将车开的飞快。

“你要注意安全。”梁平提醒说。

“坐我的车你就把心放到肚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