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管事早已经带着庄子上的老人在庄子门口等着了。

“老太太,早就想请您过来避避暑了,就是庄子上太过简陋”

老太太也是上次朱雀他们成婚的时候见过的松管事,这多日不见,看他倒是有些清瘦,却愈发精神了。

“庄子上的事情交给小辈儿去忙,你尽管平日多歇息,这瞧着都有些消瘦了”

宋管事与老夫人是一路拉吧着从京都千里而来,听着这关切的话也不由得有些眼湿。

“自从夫人在庄子上指点,我这是醉心农事,恨不得吃饭喝水的功夫都不耽搁”

老太太一边乐呵呵的让他保重身体,一边在朱雀的搀扶下进了庄子的门。

庄子上都晓得老夫人要来避暑,这些人受阚家庇护多年,是将老夫人划到菩萨那一伙的。

“老夫人好···”嘴拙的就知道问个好。

“老夫人早该过来了,这庄子上很是凉爽······”嘴巴巧的,就恨不得拉着老夫人唠个把时辰。

“陈老四,就你话多,这大太阳的,让老夫人先歇息一下”宋管事呵斥道

老夫人平素在府中可很少遇到这样热闹的时候,况且这些都是阚家旧人,自是一番亲昵。

她乐呵呵的跟着宋管事进了小花厅,邢聪姚赶紧为老太太送上冰沁过的瓜果。

“呦,老夫人,您瞧瞧,甜瓜这还雕刻成这精致的样儿”

武嬷嬷看的新奇,老太太也心情好的吃了好几口水果。

“宋管事,给老太太上些仙灵的水果和菜式,酸甜口的面条少少来些,不可湃的太凉”

用完中午的饭食,看着老太太终于安心睡了午觉。

“夫人,等您良久了”宋管事让小徒弟在门口随时候着,等着夫人安顿完老太太出来。

“少爷此次出征,老太太明显是心中担忧太过,我索性请她来庄子上住住,也算是散散心”

“早些年少爷离家在外,老太太独立支撑,咱们请都请不来,这次可是赖少夫人的请,要不老太太还是不会来的”

“好了,你等着不是跟我说这个吧”

宋管事肚子里都憋了一肚子话,简直是想一股脑儿倒出来。

“夫人我是服了,您从哪里找到的种子,这长势是从来没见过的,还这么耐旱”

占城稻大名鼎鼎,可是中南半岛的良种,大约宋朝时被进献到中土,而后受到皇帝的大力推广,它的优势是超脱于这个时代的。

“走,去看看,”

要说朱雀在府中操持婚事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这暖房中培育的占城稻了。

“这第一波所有的种子都是最珍贵的”

等两人匆匆赶到暖房的时候,刘平刘福还阿桃都在这忙活着,见了夫人,都是十分安心,天知道,他们感觉自己就像守护着金矿一样,感觉战战兢兢的。

“阿桃,你哥哥此次也随老夫人来了,先去与你哥哥叙叙话”

阿桃子来庄上之后就与自家哥哥久未见面,也是实在想念,十分开心的去了、

“夫人请,”宋管事赶紧撩起帘子,将朱雀让进去。

“这长势倒是出乎我的预料,看起来还是你们照顾的尽心”

屋中控制的温度比较高,稻苗被集中置在架子中部,最上面一层的木板都已经抽掉。

“您看看,这都已经出穗了”

宋管事现在是手都不敢去摸这金贵的稻苗了,这外面田间四月插秧的稻苗也是干干出穗半月,这暖房中的稻苗可是刚刚种下不到两月呀,这四个月对两个月,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这种稻种的优势就是耕种时间极短”

朱雀仔细看了一下,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几乎是她在这个时间最大的手段了。

“还是好好照顾,我这次选择将稻中种到暖房中也是想要看一下,这暖房中的繁育,到底是不是可以进行”

要是现在的条件是可以实现的,那么这之后的时间,她们就可以依赖这个暖房,进行稻种的积累。

“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控制暖饭温度,来收集稻种,这样明年或许我们就能将这占城稻种满山庄”

嘶,宋管事听着夫人这平静的叙述,感觉自己的脑门就要被刺了一下,整个人都飘飘然起来。

“种···种满山庄?”

“对呀,这种稻种耕作时间短,要是明年还是久旱也不要紧,它需水极少”

“还···耐旱?”

不行了,宋管事步子晃一晃,他腿软,这以后可能可活万人的‘天降之稻’竟然让他这个史书传家的人给种出来了。

“宋叔,您怎么了?”

看宋管事这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朱雀简直好笑,赶紧叫邢聪姚将他师傅扶出去歇一歇,这段日子绷的太紧了,自己现下回来了,就让他且安心歇一歇。

宋管事出去后,朱雀在暖房里钻了一下午,她还要仔细收集一下这一批的稻种的稳定样本。

这边老夫人午觉歇完了,就想着在庄子上转一转,就让武嬷嬷扶着,小丫头跟着,从南边转了起来。

一路上看了抽穗的稻田,转着就到了学塾外面。

“老太太,这就是以前曾老太爷清修过的院子,最是敞亮,给了佃户家的,还有庄子上的孩子们做了学塾”

“嗯,以前老爷子也是很爱护孙儿辈的孩子,知道这院子以后有这个用处,必是心中高兴的”

院门口,就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稚童清脆的跟着一道洪亮的声音背着古诗。

院中晒着干菜,梅家娘子正在晒菜干,细细的洗干净了,在竹蓖上控干净水,这大太阳天,几日便晒好了。

“娘子,我家老太太看您这怎么在晒菜干,学堂给孩子们供饭吗”

武嬷嬷上前替老太太问到。

“这日头太大,北边佃户家的孩子离家远,夫人和宋管事说了,晌午给孩子们置些吃食,不拘谁家的,交两个铜板,就在后面屋里用些”

“哦?这还要交铜板呀?”

老夫人就说这倒不用收银钱,从府上出就行了。

“嗨,这铜板就是给孩子们采买的,每日能加个肉菜”

在家这些老爹老娘可不舍得,这几十个铜板收上来,细细划拉着使,眼见孩子们吃的好,小脸红润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