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靠山吃山,靠地种田 > 第147章 书馆之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光十七年二月,鞑靼递国书,言欲送王弟克都王子,与众部落少年十五人,从王庭出发,到大禹京都游学。

“兄长,这阔么素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送几个毛头小子过来”

本来这几日建城的事儿到了最忙的时候,这鞑靼还要添乱,实在是让人咬牙切齿的恨。

“你的西城城门怎么样了?还有心思关心这些”

正在给京都圣上写信的阚御文见是肃王进来,也不避讳,放下笔随他看。

“兄长的意思?”

阚御文看他这两天忙的也是双眼遍布血丝,起身拍拍他的肩膀。

“虽说这鞑靼新王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暂时未明,但我们还是需要提防”

以自己从夫人那里的来的消息来说,阔么若一直对大禹中原福地,耿耿于怀,多年觊觎终会形成执念。

“我手头现在人手紧张,你的暗卫派去保护这批人可好”

朔凤绰也有些忧心,兄长这样说当然更加好,就私下里安排暗卫首领带着几乎全部的人手,暗中护送这批人一路到京都。

“将军,夫人说的那个什么书局有些麻烦”

他们话还没说完,新任的定西城将作刘大人就来禀事。

原来这定西城因着地势的原因,城墙设的又高又厚,用意自然是做西境拒兵之城。

后面将军夫人来过之后,就说要在西城要建一座书局,一则为定西城的臣民们开教化之路,二则也是为了这迁徙而来的小童们有个读书科举进身的路子。

“哦,刘大人有何事务可细细说来”

阚御文跟着来到了新建的书馆前。

“将军,这些人就是先前陛下从京都派遣而来的督学馆的人”

书馆门前被一队人马死死把守着,泾渭分明的是穿着农家衣衫的小童们。

“你们这些农家子,竟然妄图染指这些圣贤之作,你们也配?”

为首之人趾高气昂的上前推搡几个学子打扮的小童。

“将军和夫人说的,这书馆的书俱是可以凭据借出观之的”

扎着揪揪的小童虽被同伴劝住,仍是梗着脖子与当前男子对峙。

叫嚣的仿佛一只斗鸡一样的年轻人阚御文竟然认识,晋中白氏的长子白朴连。

“哼,那也就是骗一骗你们这些黄口小儿的,这你也信”

满嘴的荒唐听的刘大人不停擦汗,眼角还要去瞅将军的脸色。

“哦,我竟不知圣上亲封的定西大将军说的话竟做不得数?”

人群哗啦一下就静了下来,分开一条道,将定西将军和阚御文现在人前。

“我,我···”

白朴连脸色一白,立马就换了笑脸上来。

“将军,我父来前说了,这书册可是国之重器,须得小心谨慎才行”

哦,白家家主乃是皇后庶出的叔叔。

“白少爷,既知书籍为国之重器,那今日就给我记住···”

高大英伟的定西将军转身面向那群小童,才缓和语气说道。

“在定西城,凡识字者,皆可以凭借在书馆阅书,所借出之书籍,需小心保管,十日之内,按期归还”

轰的一下,仿佛滚油中掉进了一滴水,人群炸开。

“那我们这些泥腿子也能上里面摸摸书了?”

“那我娃儿也不用花百十文买书了,苍天呀···”

“谢什么苍天,这还是定西大将军和郡主夫人的恩德···”

······

围观的人有少年学子,老成商贩,耄耋老者,他们听到的是比今天挣了百文钱还要高兴的消息。

他们想的没有那么长远,但这是子孙后代得利的事情,这是一扇门,让他们有可能脱离贩夫走卒,乡野村汉的日子。

“诺”

刘大人带领书馆众人应是,阚御文看此处事情已了 ,才叫白朴连跟着自己回定西将军府。

一路上都在想着处置这些京都来的少爷的事,还真让他想到一个法子。

这些世家少爷被送到定西城是为混点资历,眼前不就是有个闲散的活,吗?

“白少爷,鞑靼王弟及贵族子弟一十五人来大禹游学,此行还需要定西将军府护卫陪同···”

白朴连本来就是一个玩闹的脑子,被自己父亲送到这大禹最西边来蹭些功绩,早待的不耐烦了。

被阚御文稀里呼噜几下子就打发了出来。

“少爷,我们真的送那些鞑靼人上京?”

侍从老成,但自己少爷嘴快已经应了此事,便作罢,准备回去先向本家禀报。

这定西城看来是被定西将军狠狠地捏在手里了,世家嘴里的肉也敢动?

“这定西将军眼里也看不得少爷我了,那我就委屈陪那些鞑靼人”

“说不得父亲就同意把我弄回去了”

重光十七年五月,克都王子一行人已至定西城。

已经扮做大禹人装扮的克都王子递交自己的通关文牒,装作客商入城。

“克都王子您为什么要绕道这里?”说话的叱户部的火陌,是一群少年中最大的,十七岁。

“这定西将军我与王姐之前识得,不知现在这城建的如何”

将这定西城割与大禹之事,是为了回报他们襄助王兄夺位,但这事儿在鞑靼王庭中也是个不能说的禁忌。

“这城建的···也就高些罢了”

西境之城多是这样的构造,城墙高数十米,战时难以攀缘,而墙体宽厚也能拒敌。

这些少年都是各个部族中最受父辈所喜爱的,他们见过的都是鞑靼贵族的顶层奢靡,但今日在定西城所见却大大不一样。

“尝尝新炸的果子,一文钱一个”

这是卖炸物的小贩,各种圆的扁的,荤肉的,菜馅的,热乎乎,脆生生的,几个少年吃的停不下来。

“热奶子,热豆腐,鲜馄饨···”

吃完炸物,接着就是个卖热汤的摊子,鲜肉馄饨,甜的热奶子,还有其他热汤,吆喝的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娘旁边给大家送吃食的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阿娘,我下晌还要去学堂,我要早些去,上次得几个字还得写写”

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围着自己娘亲,大娘从旁边拿出一个大陶壶。

“这些热奶子你带着给其他小娘子喝,还有夫子”

“嗯嗯嗯,我晓得了阿娘”

小小的摊子,稚气的小姑娘,和善的老板娘, 鞑靼少年们从来没见过这些,只觉得一切与自己的部落都不相同。

但是这些好像一只手,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心,这样就是大禹与鞑靼的不同吗?

白朴连一身赭色锦衣而来,迎克都王子往定西城馆驿。